第(2/3)页 “立正!” 在场所有军人仪容一肃, “欢迎北伐铁军入城!” 大明位面 朱元璋看着缓缓入城的士兵 好奇道:为何后世行伍之人,从将军到兵士都不穿甲胄? 既无盾兵,也无甲胄,只有一根“长棍”背在身后? 那长棍莫不是“火铳”? 大明时期火器广泛使用,大明军中每百户,就配有十把火铳。 因此老朱猜到了,背后的步枪可能就是后世的火器。 这后世已经全部都是火铳了吗? 在老朱印象中,火铳虽然威力大,但是只能用一次 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填火药,并不是很好用。 大清位面 乾隆皇帝对和珅说道 “这火枪队,比之我大清亦无不同。” “不知这后世之火器,比之我大清如何?” 和珅立刻接话: “我大清火器,自然是威扫海内!” 天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 “起事定于八月一日,凌晨四点举行” “三枪为记” “口令” “河山统一!” …… 随着三声枪响 一声怒吼响起 “一小时之内,拿下藩台衙门!” 所有人迅速的冲向了战场. 街上混战已起,枪炮声不绝于耳! 不多时,街道上已经是一片火海! 加钱哥一夫当关 马克沁机枪射速拉满,吐出了一条长长的火舌 无数的子弹倾泻在窄窄的街道 那些躲避不及的军人立马倒在了血泊之中,英勇就义。 画面切换 一排排山炮、迫击炮对准了最后的城楼 “预备!” “放” 一声令下, “砰,砰,砰砰” 十数门大炮同时怒吼,弹头与炮管摩擦出令人牙酸的声响,飞向目标 下一秒,视线里的一切都被掀飞了。 炮手退出还冒着硝烟的弹壳 重新装填 军长抬手,鸣枪 “预备” “放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