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万众瞩目下,这场百家争鸣,决定百家后面局面的论道,也是终于要开始了。 迎仙楼一楼。 百余座摆在那里,百家子都是围坐在一楼,而在他们环绕之中,便是董仲舒、王阳明和朱熹一行人。 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丞相是觉得百家之道,对于如今天下,都没有丝毫的用处吗?” “非也,罢黜百家,乃是要摒除百家之学的糟粕,留其精华,纳入儒术之中,形成一种新的儒学,供天下学子品读,这般一来,学子便能更容易的贯通百家,没有学术壁垒,学问更深,也更能为天下造福祉,文道自然昌盛不衰。” “哦!何为糟粕?何为精华?” “于天下有益者为精华,于天下有害者为糟粕!” …… 论道刚刚开始,便是针尖对麦芒,开始张口的,并不是百家之中排名靠前的,而是一些被提前安排投石问路的炮灰,这般人物,虽然也是御气境的文道修士,但也不会被董仲舒放在眼里,更不用王阳明和朱熹出手。 此时应付这些炮灰的,只是和珅而已。 和珅之学,虽以谄媚示人,但是其学不可谓不杂,悟不可谓不深,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能够成为宠臣的人,因为他们能够成功,一定是有着自己的道理的,拍马屁也是一门学问,可不是长张嘴就可以的,若论学问渊博,即使是胡惟庸都不敢说自己就一定胜于和珅。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,开始论道,仅是和珅,竟然就将那些炮灰应付自如。 “牙尖嘴利!” 到的最后,那些炮灰,竟是只能以此四字结束,和珅还是一脸堆笑,只是眼底深处,不乏鄙视。 第(2/3)页